劉陽春
一直以來,云南邊陲重鎮——騰沖,素以翡翠加工而聞名于世。然而,近年來由于各大電視臺對有關中國遠征軍題材的電視劇和專題片的輪番播放,一次次向世人展現了滇西抗戰的那段歷史,一次次向國人講述著那段屈辱和輝煌,也讓我們一次次記住了滇西,記住了滇緬公路,記住了高黎貢山,更記住了騰沖和騰沖的國殤墓園。
2011年底,由于工作關系,我有幸來到了這個號稱我國“極邊第一城”的騰沖。盡管已時值歲末,可大西洋暖流卻把這片高原吹扮成另一番景象:天是那樣的湛藍,似乎要滴將下來;云是那么的潔白,似乎伸手就可捧起;草坪上的花,河邊上的樹,紅的、綠的、紫的……其色彩的飽和度,就好像攝影師鏡頭里的風光片-——透徹、飽和、鮮艷;更有那滿山遍野的油菜花海,把整個大地裝扮得就像個溫暖的夢境。
我們走過騰沖的街道,整潔、寧靜、溫和是這個小城留給我們的最初的印象。然而,在這里我們實在無暇顧及這身邊的一切,最牽動我們的卻是: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歷史,那一座可歌可頌的烈士墓園。
在歷史教科書里,上世紀前葉那場持續八年的慘絕人寰的抗日戰爭中,由國軍組織的正面戰場,與日寇大規模的戰役大約24次,除了個別戰役局部慘勝以外,唯有發生在這里的第二次“滇緬會戰”是完全的勝利,卻又以“騰沖戰役”最為輝煌。
“騰沖戰役”,是在1944年5月,由中國遠征軍第20集團軍以6個師的兵力強渡怒江天險,向侵占騰沖達兩年之久的日軍發起全面攻擊。在這小小騰沖,攻城戰役歷時42天,全殲日軍3000余人,以全勝戰績收復騰沖。戰役中,該集團軍卻有9000多名將士英勇捐軀。騰沖之戰的輝煌勝利,為日后滇緬戰場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在中國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為了紀念中國遠征軍全殲騰沖守敵的戰功和這次戰役中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1944年冬,騰沖的老百姓在城南來鳳山北麓修建了這座陵墓,第二年7月7日落成開放。全園占地約88畝,建筑面積約1萬平方米,主建筑有紀念塔、烈士冢、忠烈祠,后來在上世紀90年代又增建了陳列館,以展示當年抗戰的背景和實物。
那天我們一早就來到了墓園,可能太早,在寬闊的庭院和高大的松柏間,還依稀看到漂浮著的淡淡霧氣,仿佛披掛著一層美麗的輕紗,神秘而飄渺。國殤園的主體建筑是以中軸對稱、臺階遞進形式,我們由大門經長通道循石級而上至第一臺階,在這個平面上兩邊對稱建有陳列館;再循石級而上,在第二級臺階迎面的擋土墻上,嵌有一塊醒目的由蔣中正題李根源書之“碧血千秋”刻石;沿石墻分兩側上至第三臺階,就到了莊嚴肅穆的忠烈祠。
忠烈祠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下懸蔣中正題“河岳英靈”匾額;祠堂正門上懸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手書的“忠烈祠”匾額,祠內外立柱懸掛何應欽及遠征軍二十集團軍軍、師將領的題聯;走廊兩側有蔣中正簽署的保護國殤墓園的“布告”,20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的“騰沖會戰概要”、“忠烈祠碑”等碑記。忠烈祠祠內正面墻上高掛孫中山像,四周分別鑲嵌著“天下為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匾聯和“總理遺囑”的石刻;中華民國國旗、黨旗分掛在畫像兩邊。白墻的兩側鑲嵌騰沖抗戰陣亡將士名錄石碑76方,共計9168人。
出了忠烈祠,在祠左側的平地上,是一座西式風格的墓地,安放著“滇西抗戰盟軍陣亡將士遺骸”,顯得十分整齊而簡潔。在忠烈祠后面山坡的擋土墻上,建有鑲刻著于右任先生“天地正氣”的石碑。沿石碑兩側的階梯而上,建有供集體瞻仰的平臺,在平臺靠著山坡的中間有一條寬約兩米左右的石梯,可以直通坡頂的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在松柏的簇擁下挺拔高大、直插云霄。紀念塔的東西北三面都鐫刻“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沖陣亡將士紀念塔”和“陸軍上將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題”的字樣,南面鐫刻是“中華民國三十四年歲在乙酉季夏”。塔身為矩形,正面鐫刻李根源書“民族英雄”四個大字,其他三面刻第二十集團軍總部所撰《騰沖會戰概要》。我們默默的圍著紀念碑轉了幾圈,是敬仰、是悼念?不得而知,但是心情十分沉重。遙想當年南京會戰的大屠殺、中條山會戰的大失敗、蘭封會戰的大潰退……,那正面戰場的一次次慘烈,和眼前將士們的輝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可能一次戰役的勝利會有很多因素,但是“勝利者的輝煌”,就值得我們中華民族永世的敬仰和世代的尊重!
站在紀念碑旁俯身看去,在松柏之間,烈士墓冢繞塔而建,以塔為圓心,呈輻射狀縱行列葬于緩坡周圍,在這大約9000多塊的墓碑上都鑲刻著烈士的姓名和他們的軍銜,當然也依附著他們的英靈。他們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地豎立在草叢中、松柏下。遠遠看去宛如一個個正在集結聽命、整裝待發的戰士,還是那么的豪氣如虹,那么的壯懷激烈,伴隨著群山低沉的松濤回蕩,仿佛還在高唱著當年出征的戰歌。
騰沖國殤園是中國規模最大,也是保存最為完整的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自上世紀80年代修復充實并開放以來,以其獨特的歷史價值和強烈的震撼力、感召力,為海內外所共崇,前來拜謁憑吊者絡繹不絕。
正當我們就要離開的時候,耳邊突然傳來了屈原的《楚辭-國殤》的吟誦:“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我們循聲望去,一隊戴著紅領巾的孩童正由他們的老師帶領下,列隊在墓園的廣場上。看到他們幼稚的身影,可能還根本不能理解吟誦的內容,但我們聽到得的卻是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回響!看到得卻是炎黃子孫生生不息的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